太原富士康官网招聘带你了解富士康“太原一姐”李荣焕
时间:2021-02-26 12:25:29,点击:0
个人小档案
姓名:李荣焕
籍贯:河南驻马店
年龄:36岁
学历:大专
2005年12月入职龙华富士康FIH,2011年5月转调观澜iDPBG。
1
2017年11月,所带团队在太原园区IE处举办的“美丽工厂”活动中荣获第一名;
2
2018年10月,荣获iDPBG(太原)FATP “魅力主管”奖;
3
2019年3月,荣获太原园区工会“三八红旗手”称号,同年所带团队荣获FATP “先锋团队奖”;
4
2020年7月,荣获FATP“利刃专案”第一名,同年8月荣获FATP “8S专案”评比第一名,同年9月至10月,连续两个月荣评FATP“榜样力量达人”。
图片
李荣焕工作照
聊起生产制造,“打拼”绝对是电子制造业艰辛的一种体现,在大多数人眼中唯有男性才能胜任的工作,富士康的女强人同样凭借“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的底气,在此领域乘风破浪。李荣焕,iDPBG 太原FATP MFG制八课课长,在她身上有一个“亮丽”的标签:她是太原、深圳、郑州三地产品处内管理生产制造的唯一一名女课长,敢打敢拼、敢为人先是她身上最鲜明的闪光点。
01
难以离开的制造
2005年12月,20岁出头的李荣焕在深圳与富士康结缘。那个年纪的她,只是龙华园区一名最普通的作业员,踏实、稳重是她在制造业长待下去的一个优势。“别人眼中的女性,做制造尤其是生产管理方面,毫无优势可言,经过基层的历练与打磨,我的性格也慢慢有所转变。”枯燥、压力、辛苦终究没能“抵挡”得住习以为常的她,能力面前这些负能量不击自溃,原来在制造管理层面毫无招架之力的“弱女子”,摇身一变已是“带兵打仗”的女强人。能力出众的她,很快从一线员工升任为线长、组长。
2008年,是李荣焕倍觉辛苦的一年。那时,她还在龙华园区担任组长。“最多的时候要带3条组装生产线,自己还要兼顾配料、发料、盘点等工段,一天到晚都不能挨一下凳子。”每天在车间脚步不停、嗓子不停的李荣焕,需要时不时大声说话来鼓舞人心、鼓动士气,以至于嗓子喊到沙哑,在看过医生之后也并未将保护声带的事放在心上。
图片
2020年10月,团建活动
就这样拖着疲惫的声带又坚持了小半年,直到嗓子已经彻底无法发声。不得已的她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做了声带手术。两个小时的全麻手术后,她需要付出禁声两个月的“代价”来调养。住院3个星期后,回家调理的她正好赶上汶川大地震,每天在家看新闻报道又让她哭了十几天。她的声带,就在这样一种医生禁令与突破极限的边缘“疯狂试探”。回去上班后,在带生产线的几个月中,她声带“不能发声”的毛病再次复发,迫于健康压力,她被调到了周边单位。
或许“为制造而生”的天生使命注定了她的制造生涯,半年之后,新产品的攻克之难再一次召回李荣焕,召回了那个在车间如鱼得水的她,让她继续续写与制造的缘分。
02
“太原一姐”
2012年5月,伴随着集团的战略布局,李荣焕从深圳转战太原。那时的太原园区,iDPBG生产线刚刚导入,然而A客户的订单量却剧增。交期短、任务重,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生产线技术不成熟、设备不完善,种种压力逼迫李荣焕身先士卒,带领团队攻坚克难。那段时间的李荣焕,要给每条生产线的员工开会,从一线作业员到管理干部,连续一周站在桌子上对着几百人大声说话,为团队鼓劲儿。
从A产品的N94、N5X、N69等型号,到D10、D11、D21等型号,每一次新产品的导入、投产,都有着她带领团队打头阵的身影。“管理就要有决断的魄力与霸气,作为团队领头羊遇到难题更要有大局观,给策略、定方向。”李荣焕如是说。攻克产品工艺难题时,她常常连续好几个月工作到半夜;紧盯产品良率保证必过关时,她也曾嗓子喊到沙哑复发,靠一把一把的金嗓子、胖大海勉强维持发声。制八课像一支战略先锋队,承接产品的先进工艺,攻克了一次次良率提升的难题,成为其他楼层同仁交口称赞的先进、榜样!
图片
在车间巡视工作(左二为李荣焕)
“她的性格就像李云龙,勇敢无畏,是一位‘拼命三郎’。”跟随她8年的制八课组长亢阳如是说。多年的跟随让他对自己的主管佩服得五体投地。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A客户的N84产品投产时,深圳、郑州两地产品处做同一款产品的产能为每小时630部,与生俱来不服输的李荣焕,偏偏要在自己的地盘试着努力打破这个纪录。
她不停地开会探讨,不停地排查工站,每天在车间一待就是一天,中午吃饭也是不出厂房,简单地吃几口又投入到工站的难点攻克、效率提升当中。“任何时候,做事情最开始可以不懂,但肯努力用心学早晚都会学会”“众人划桨开大船,你我的每一分用力就是一种勇敢的力量” “加油!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因为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打气,呐喊,助威,所有管理者鼓舞士气的话语,李荣焕都曾说过,也曾反复地说。就这样,团队成员的潜力被激发,她带着团队通过多次实验与量产冲刺,终于攻克瓶颈工站,将产量提升到每小时650部,创造了太原、深圳、郑州三地的唯一。因此,在iDPBG太原厂区,很多人叫她“焕哥”,还有人称她为“太原一姐”。
03
柔肩担道义
如果说李荣焕豪爽大气的性格造就了自己能够带领“男人帮”做制造,搞生产,她本身所独有的女性优势也成全了她的独一无二,至少在制八课管理干部的眼中独一无二。在她管辖的车间,无论是一线作业员还是管理干部,以男性为多,有时候由于工作上的原因,李荣焕也曾被“气哭”过。往往这个时候是大家最过意不去的时候,自愧很久之后便是重振旗鼓誓要争气,将对她的歉意化为力量。她把别人眼中的“弱势”,转化为激励团队成员更大的能量,这也成为李荣焕作为女性管理者所独有的优势所在。
图片
2018年10月,召开员工座谈会时合影留念(前排右四为李荣焕)
拼命三郎很“刚”,太原一姐很“柔”,双重角色的扮演,让她带领的制八课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组长秦格看来,“太原一姐”的柔,与她在生活中的平易近人、对待团队成员的体恤贴心一脉相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她就像姐姐一样教导、照顾我们。”聊到此时,秦格眼里泪花儿闪现,她强忍打转的泪花,声音颤抖地讲述着焕姐对她的恩情:去年,秦格的父亲患重病住院,高昂的医药费对于他们整个家庭来说是雪上加霜。李荣焕得知情形后立即发动楼层所有同仁捐款献爱心,将筹集到的善款及时交予秦格手中。
病魔的无情终究还是夺走了她父亲的生命,在服丧假期结束归来的第一天,知心的焕姐又一次组织团队的管理干部爱心捐款,这样的举动再一次暖化了秦格的内心。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焕姐及其他同事的“仗义”,让她更加坚定了死心塌地跟着焕姐干的决心。
李荣焕对员工的关怀,在每天早上例行的早会都能体现。对于一名制造主管而言,一般事关良率、效率的KPI至上,但制八课的早会有些“出奇”,李荣焕在会上涉及KPI的内容只占到50%,其余的重点都放在了教人处世上。“她带团队,就像待家人一样,教会了我们怎样为人处世,教会了我们同心同力。”已跟随她8年的卞玉威副课长如是说。
图片
2020年10月,团建活动
卞玉威副课长是楼层白晚班中一班的责任主管,“遇到争论讲道理,对待下属像亲人”,这是他从李荣焕身上学到的箴言。李荣焕似乎很善于“拉拢”人心,懂得如何将成败的关键因素以四两拨千斤之力潜移默化深植于团队成员的内心。一天是这样,两天是这样,久而久之,这种行事的风格改变着每位管理干部的作风,KPI稳序达标便顺理成章,与此同时,大家收获到的还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私下里她是大家的“暖心焕姐”,工作上她是大家“信任”的李课。由于生产单位与周边部门的性质不同,受周边制度条框的限制,有些事情开展得缩手缩脚。李课眼光长远,富有胆识,对于团队成员提出来的意见和建议,她从不 “一言堂”,而是充分给予他们信任;当有生产线因缺人手、良率不达标时,在面对一线管理干部的调整时,有线长会找到她写“军令状”,承诺就算不吃不喝也要将良率提上去。
面对这样信誓旦旦的管理干部,李荣焕都会选择信任他们,给他们机会。于她而言,“为员工着想”不是一句虚话,而是实实在在地存在。她还经常为团队成员提出职业规划,告诉他们未来成长的方向。她不但建立逐级“微信群”,让员工可以自由地反馈问题,从线、组、课各个管理层逐级解决,还直接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公布于楼层的必入通道处,为的就是帮助员工解决、落实实事,提升整支团队的执行力和向心力。
04
爱“武”也爱文
做制造犹如“带兵打仗”,手下必须有精兵强将。李荣焕爱才、惜才。制八课在整个太原制造处内,新老干部的流失率最低,稳固的人才体系决定了这支团队总能在新产品的导入量产中成为主力先遣队,避免了新旧成员岗位的频繁交替所带给生产制造的影响。李荣焕说:“员工就是财富,人才就是优势。”她总是抓住一切能够发现人才的机会,哪怕是在面对面接待员工投诉问题时,也会观察对方的口才及思维能力。如果对方有幸被选中,即成为她麾下一众干将的一份子。
“领奖专业户”是制八课在文化建设活动中别人对他们的称赞。拿奖拿到手软,这支团队名不虚传:2014年太原园区“美丽工厂”系列活动之一——第一届“管理方法大咖秀”竞赛中,富有艺术细胞的李荣焕亲自上阵,自编自导了《大话西游》节目。节目中,她将师徒四人的角色分别赋予课长、组长、线长、员工当中,以小品的形式表演车间最真实的一幕。搞笑的表演风格,扎实的演出功底,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笑声和最热烈的掌声,将大赛冠军收入囊中。“我还是很有文艺细胞的。”李芝焕开心地笑道,笑容里掩饰不住的是她对自己文艺范儿的自信满满。
图片
2018年3月,所带团队荣获“风云团队”奖(左三为李荣焕)
爱跳、爱唱、爱说、爱写,她的喜好也深深影响着整支团队,太原园区好声音、朗读者、征文比赛的获奖名单中都有制八课同仁的名字,他们在园区各大赛事中的出彩亮相,都源于李荣焕的善于发掘与培养。从小竞赛到大舞台,一支让梦想发光耀彩的团队,让更多心怀梦想的人向而往之,选择在这里“生根、发芽”。
“在这里的存在感更充实,家乡情怀也更充足。”在谈到深圳与太原更喜欢哪座城市时,李荣焕如是说。曾经一起拓疆太原的五六千人,到如今那批人只留下不到三十人,“与其说是坚守,不如说是我们的情怀在这里扎下了根。”15年,从青涩姑娘到职场精英,尽管这条路历经艰辛,但也让李荣焕变得越来越强大,带领团队走得越来越远。未来,她将一如继往地勇往直前。
找工作,富士康官网招聘www.fskjob.com.cn